未来,职业教育要在保持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及开放性的基础上,抓好两大核心任务,实现系统性变革。
其一,锚定职业教育社会属性,筑牢职业教育适应性根基。面对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职业的迭代演进,必须前瞻性研判产业周期规律与市场需求变化,推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——既要满足电子信息、智能装备、生命健康、绿色低碳等未来前沿产业集群刚需,也要覆盖托育、养老、家政等民生急需领域,在专业布局上突出科学精准、超前谋划与深度融合。同时,要坚守“职业教育首先是就业教育”这一基本逻辑,以国家及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,从学生就业岗位出发规划专业(群)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,不断优化调整,培养未来产业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,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、适配性与实效性。
其二,要聚焦职业教育本质属性,锻造产教融合硬核支撑力。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看,必须办好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。需以“办学能力高水平、产教融合高质量”为办学目标,聚焦技能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,通过系统性改革探索产教融合新机制,强化制度供给和机制创新,构建职业院校、产业、企业、政府、社会共同办好职教、支持职教的良好生态体系,不断实现职业院校产、学、研、训、创、转的功能叠加,深入推动产教融合、产教一体、产教共荣。要坚持以产定教,推动专业群建设以代表性专业为龙头、以“五金”建设为支点,系统推进专业、课程、教材、教师、实习实训等关键要素及重点领域改革,实现课程教学内容重构,传统教学向数字化教学生态转变,人才培养从专业单一技能向产业综合技能转变,学科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联动,最终打造更多与链主及龙头企业互融、与产业园区互连、与社区终身教育互通、生产性实训触手可及的“四位一体”引领型职业大学。